化合物简介
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发生聚合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聚乙烯吡咯烷酮
英文名称
poly(vinylpyrrolidone)
中文别名
聚乙烯吡咯烷、皮维碘
英文别名
Kollidon K25、Kollidon K-90、pvp4、Kollidon 25、pvp3、pvp2、k25、POP、k115、K-30、PVPD、k60、PVP、Polyvinylpyrrolidone
CAS号
9003-39-8
分子式
C6H9NO
分子量
111.142
精确质量
111.068
PSA
20.31
LOGP
0.6902
编号系统
EINECS号
618-363-4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
密度
1.144g/cm3
沸点
217.6ºC at 760 mmHg
熔点
130ºC
闪点
93.9ºC
稳定性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Light sensitive. Hygroscopic.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安全信息
RTECS号
TR8370000
安全说明
S24/25
WGK Germany
1
海关编码
3905990000
生产方法及用途
生产方法
1.由N-乙烯基-2-吡咯烷酮在碱性催化剂或N,N’-二乙烯咪唑存在下进行聚合、交联反应而成粗品,再用水、5%醋酸和50%乙醇回流至萃出物≤50mg/kg为止(约3h以上)。由纯化的1-乙烯-2-吡咯烷酮的30%~60%水溶液,在氨或胺等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催化剂,在50℃温度下进行交链均聚后提纯而得。由N-乙烯基-2-吡咯烷酮在碱性催化剂或N,N’-二乙烯脒存在下进行聚合、交联得粗品,再用水、5%醋酸和50%乙醇回流至萃取物≤50mg/kg为止。
2.由N-乙烯基-2-吡咯烷酮在碱性催化剂或N,N'-二乙烯咪唑存在下进行聚合,再经精制而得。
3.由环己胺和氨基磺酸钠反应,经结晶、精制制得。或者由环己胺和三氧化硫反应制得。还可由环己胺和氯磺酸反应制得。
4.乙炔法工艺路线(Reppe该法以乙炔为主要的起始原料,故称乙炔法,是发展至今最为成熟的合成及生产犖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法。以载于硅胶上的乙炔亚酮为催化剂,在0.50Pa,乙炔和甲醛反应首先制得丁炔二醇。再以骨架镍为催化剂,在乙醇中加氢,可生成1,4-丁二醇。
1,4- 丁二醇在200℃过铜催化剂进行气相脱氢生产γ-内酯,γ-内酯在一定压力下与氨反应,生成吡咯烷酮。吡咯烷酮在1.01~2.03kPa115~125℃、碱催化剂存在下,与乙炔反应生成乙烯基吡咯烷酮
N-乙烯基吡咯烷酮按不同用途,可采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等聚合方式生产不同分子量的PVP。聚合产物经分离、干燥PVP产品。
2.由N-乙烯基-2-吡咯烷酮在碱性催化剂或N,N'-二乙烯咪唑存在下进行聚合,再经精制而得。
3.由环己胺和氨基磺酸钠反应,经结晶、精制制得。或者由环己胺和三氧化硫反应制得。还可由环己胺和氯磺酸反应制得。
4.乙炔法工艺路线(Reppe该法以乙炔为主要的起始原料,故称乙炔法,是发展至今最为成熟的合成及生产犖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法。以载于硅胶上的乙炔亚酮为催化剂,在0.50Pa,乙炔和甲醛反应首先制得丁炔二醇。再以骨架镍为催化剂,在乙醇中加氢,可生成1,4-丁二醇。
1,4- 丁二醇在200℃过铜催化剂进行气相脱氢生产γ-内酯,γ-内酯在一定压力下与氨反应,生成吡咯烷酮。吡咯烷酮在1.01~2.03kPa115~125℃、碱催化剂存在下,与乙炔反应生成乙烯基吡咯烷酮
N-乙烯基吡咯烷酮按不同用途,可采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等聚合方式生产不同分子量的PVP。聚合产物经分离、干燥PVP产品。
用途
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
海关数据
共找到1个国家海关数据 >国家/地区名称 | 海关编码 | 更新时间 | 操作 |
---|---|---|---|
中国 | 3905990000 | 2019-03 | 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