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简介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维他命B2。分子式C17H20N4O6。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维生素B族的成员之一,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879年英国著名化学家布鲁斯发现牛奶的上层乳清中存在一种黄绿色的荧光色素,他们用各种方法提取,试图发现其化学本质,都没有成功。几十年中,尽管世界许多科学家从不同来源的动植物都发现这种黄色物质,但都无法识别。1933年,美国科学家哥尔倍格等从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这种物质,后来人们因为其分子式上有一个核糖醇,命名为核黄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核黄素
英文名称
Riboflavin (B2)
中文别名
7,8-二甲基-10-(1\'-D-核糖基)-异咯嗪、维生素乙2、维生素B2、(-)-核黄素
英文别名
Riboflavin
CAS号
83-88-5
分子式
C17H20N4O6
分子量
376.364
精确质量
376.138
PSA
161.56
LOGP
-1.6752
编号系统
MDL号
MFCD00005022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至橙色/黄色结晶粉末
密度
1.65
熔点
290°C (dec.)(lit.)
折射率
-135 ° (C=0.5, JP Method)
水溶解性
0.07 g/L (20 ºC)
稳定性
Stable, but light-sensitiv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reducing agents, bases, calcium, metallic salts. May be moisture sensitive.
储存条件
2-8ºC
安全信息
RTECS号
VJ1400000
安全说明
S24/25
WGK Germany
1
海关编码
2936230000
生产方法及用途
生产方法
1.合成法D-核糖与3,4-二甲基苯胺经缩合、催化氢化得核糖胺,后者与重氮盐偶合、巴比妥酸环合即得本品
2.发酵法 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阿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于28℃深层发酵培养9d,发酵液中约含6~8g/L的核黄素产品。提取收率为60%~7
0 [制取方法]以稻谷粉、小麦粉、酵母粉等为原料,经酵母或基因工程菌发酵制得。
3.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深层发酵制得。也可由3,4-二甲基苯胺与D-核糖缩合,经催化加氢、偶合、还原、成环得到维生素B2。
4.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深层发酵制得。也可由3,4-二甲基苯胺与D-核糖缩合,经催化加氢、偶合、还原、成环制得。
5.(1)微生物法 在培养基中接种,发酵即得VB2。
(2)合成法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氧化、成盐、转化、酸化、内酯化、缩合、催化氢化、环合等过程制得 VB2。
2.发酵法 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阿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于28℃深层发酵培养9d,发酵液中约含6~8g/L的核黄素产品。提取收率为60%~7
0 [制取方法]以稻谷粉、小麦粉、酵母粉等为原料,经酵母或基因工程菌发酵制得。
3.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深层发酵制得。也可由3,4-二甲基苯胺与D-核糖缩合,经催化加氢、偶合、还原、成环得到维生素B2。
4.以葡萄糖、玉米浆、无机盐等为培养基,用特种活性菌深层发酵制得。也可由3,4-二甲基苯胺与D-核糖缩合,经催化加氢、偶合、还原、成环制得。
5.(1)微生物法 在培养基中接种,发酵即得VB2。
(2)合成法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氧化、成盐、转化、酸化、内酯化、缩合、催化氢化、环合等过程制得 VB2。
用途
核黄素主要用作医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在药用方面,用于复合维生素或维生素B2制剂,还用作糖衣片和胶囊的黄色着色剂。在用作食品添加剂时,一方面有强化营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作为黄色着色剂。
合成路线
共找到25条合成路线 >海关数据
共找到8个国家海关数据 >上游原料
共找到27个上游原料 >